5月12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应邀为“浙江大学继教院——滁州市党政干部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研修班”作《坚持民主促民生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专题讲座。滁州市各级领导干部110人听取报告。
王国平指出,城市治理是由党政界、行业界(企业界)、知识界、媒体界、市民界(含新市民)等不同社会主体,通过互动的、民主的方式,建立复合的运作体制,共同治理城市公共事务的模式。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城市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是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条件,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王国平指出,城市治理须秉持四个理念:一是坚持“以民为先”。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治理为人民、治理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治理成效让人民检验”。二是坚持“五界联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媒体引导力、市民参与力“五力合一”,搭建协商与参与平台,解决不同利益个体、群体之间的矛盾,推进治理目标的实现和治理效益最大化。三是坚持“四问四权”。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干不干”让百姓定,“干什么”让百姓选,“怎么干”让百姓提,“干得好与坏”让百姓评,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四是坚持“服从多数、关注少数”。不因为少数人的意见而动摇决心,不允许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多数人的利益。合法、合理、合情地关注并尽力解决少数人的诉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王国平强调,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坚持创新治理体制,改进治理方式,推进了城市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坚持民主促民生,推进民主治理。落实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民生工程社会参与制度,发挥媒体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市民民主参与能力。二是培育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多元治理。完善“五界联动”的社会复合主体运作机制,搭建资源集聚和综合服务平台;转变政府职能,从“花钱养人”走向“花钱办事”;建立民主参与机制,使社会复合主体成为实现社会民主的重要形式。三是完善社区体制,推进基层治理。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社区治理体制,构建社会服务“四大网络”,提升社区服务“七大功能”,落实“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有房办事”的保障机制。
报告引发了在场滁州干部的强烈反响。在互动问答环节,大家踊跃提问。王国平就如何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如何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如何推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关于如何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结合学员提出的最近出圈的“淄博烧烤”,王国平指出,早在2009年,杭州市围绕推进“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设的目标,启动规划建设“19+1”条“美食夜市一条街”和“跳蚤市场”。其中,杭州把跳蚤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以庆春广场的跳蚤市场为例,基于文化广场特色,主要交易CD、DVD、邮票、书籍、古玩、字画、文创产品等文化类商品。胜利河大兜路美食街区更是荣获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授予的“中国特色商业街”荣誉称号,一系列汇聚人气、集聚人才、凝聚人心的举措不仅拉动了杭州的旅游经济,而且成为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品牌的亮点与加分项。
关于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新城新区的建设问题,王国平认为,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两者又有显著区别。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城市化却是一个阶段性的历史任务,既有逗号,更有句号。新城新区建设应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相协调,以常住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根据政府财政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防止一哄而上的运动式投资建设,警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富贵病”,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
关于如何推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王国平认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是拥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首要问题。城市工作这一党的工作的“重心”和“三农工作”这一党的工作的“重点”统一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落实以“八个有”为特征的安居乐业。要确保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救助、有安全、有组织”,真正实现“安居乐业”这一目标。
供稿:戴 辰
审核:毛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