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生产生活的脚步,停工停产停学,到处弥漫着一丝丝恐慌情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全国人民积极配合,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经过艰苦努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疫情后期,如何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尽早让经济复苏回暖成了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关键在农村。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前段时间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虽然此次疫情让我国经济社会暂时停摆,延缓了发展的脚步,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就乡村振兴而言,疫情之后,也许可以找到一些新契机,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对土地的意义认识更深了
此次疫情,全国到处封城、封路、封村,提倡大家宅在家,不流动,不聚会,如何保障民生便成了头等大事。生活在城里的人,两三天出门一趟采购,既要担心生活物资是否充足,又要担心出门是否安全。而生活在农村的人,尤其是自家有耕种的人,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淡定了。粮食家中有,蔬菜地里摘,基本生活保障是不成问题的。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土地耕种的意义在此愈发凸显,让很多抛弃耕地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认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借此机会,鼓励农民重拾撂荒土地,下田耕种,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做好“闲置耕地”流转工作,最使耕地效益最大化。
应对举措——抓好粮食纲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组织春耕生产,倡导农民下田,不让一寸土地闲置,保障粮食丰收。
2.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或引导农民以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耕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3.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适合本地优势的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基地。
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灵活组织生产,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二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强了
疫情之下,城市居民出门必须戴口罩,而生活在乡村的人们相对可以放松一些,山清水秀、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让人感觉到惬意与自在,不扎堆活动基本不需要口罩,这也让城里人感到羡慕。此次疫情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除了保护好自然环境,也需要改善日常的生活陋习,如随地吐痰,随意丢垃圾,尤其农村有部分人喜欢猎食野生动物,这些陋习将极大影响生活环境,影响身体健康。
借此机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村民摒弃陋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和谐的宜居乡村,将乡村打造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应对举措——撑好保护伞
1.把农村疫情防控和提升人居环境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祛除乡村生活陋习,推进垃圾分类,美化生活环境,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2.加强宣传教育,建设野生动物法治保护网,让大众深刻吸取此次疫情血的教训,严禁盗猎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上桌。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培养村民文明举止行为,纠正不正之风,引导村民向节俭、文明、卫生转变。
3.以环境保护为抓手,把环境变资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休闲度假后花园,以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三是对家园的牵挂更深了
乡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属,记得住乡愁的家园。此次疫情让很多人对家园的牵挂更深了一层,尤其远在他乡务工的农民体会更深,危机来临之时,还是自己的老家最好,最有安全感。疫情发生之时,能够回到老家,全家人团聚一起,也为抗疫提供动力支撑。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主要是受农村“产业振兴难”和“经济待遇低”所迫,如果能在老家或者离家近的地方赚取收入,谁愿意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呢?此外,对已在城市安家落户的乡贤而言,此次疫情也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因为老家还有很多他们牵挂的人和事,希望有机会常回家看看,甚至有了解甲归田的想法。
借此机会,地方政府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就近就业,让劳动力回流;以乡愁为纽带,传播文明乡风,打造乡村幸福家园,建立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的长效机制。
应对举措——打好感情牌
1.以共建乡村幸福家园为抓手,吸引劳动力回流。结合地方资源优势,科学做好产业规划,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回乡创业,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乡村企业家。
2.吸引科技人员下乡,推进回乡农民工创业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储备农村人才队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3.以乡愁为纽带,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居住,发动乡贤参事议事,发挥乡贤的智库功能、沟通桥梁功能、政治监督功能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产业兴旺提供可行路径,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传播阵地。
四是基层组织战斗力更强了
随着乡村“空心化”的发展趋势,乡村基层组织涣散,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成为阻挡乡村振兴步伐的一大因素。然而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却让我们刮目相看。疫情防控中基层党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党员充当先锋,宣传到位,举措执行到位,村民自治成果空前,网格化管理成效显著,为老百姓构筑起坚固的安全屏障。
借此机会,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改善党群关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应对举措——举好党员旗
1.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书记,要求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妇女、青年、民兵等群众组织都必须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党支部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集思广益,开拓本村发展思路,全面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2.要提升党员干部振兴乡村的责任担当。通过强化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村“ 两委” 领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决心有能力有魄力带领农村群众发展致富。
3.乡镇街道要从区域协同发展的站位给村党组织提供方向性指导意见,要注重差异化发展策略,避免同一区域内各乡村之间的恶性竞争。村党组织要敢于“走出去”“引进来”,积极主动与部门乡镇对接政策、项目,与乡贤沟通,引进资金项目入村。
当然,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以更高标准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交通、水电、学校、医院、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生活的宜居性,才能让乡村永葆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民生才成方圆。如果说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遣部队,那么乡村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勤保障部队,城市发展离不开乡村的后勤保障,城市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融合发展。
我坚信,疫情过后,只要我们按照提前部署的应对措施,抓住机遇,抢抓时间,乡村振兴的脚步将会迈得更实更快,乡村小康的成色将会变得更足更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19.12.23
2.《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0.3.9
3.《浙江省政府召开第三十八次常务会议》,“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2020.3.7
4. 刘璐琳.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人民日报,2019.8.13
5.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毛春红
审核:李明超